近年来,贵阳学院大学科技园管理中心一直以“培养双创人才、服务地方发展”为核心,构建“课程筑基、活动赋能、赛事提质、孵化护航”的四位一体创新创业工作体系,持续深化校地校企协同,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组织、赛事培育、企业孵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双创课程体系持续迭代:筑牢人才培养根基
作为双创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园区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拓展课程维度,形成覆盖广泛、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近四年,累计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超30门次,涵盖创新创业系列课程、红色文化实践、赛事辅导、AI+产业创新、生态科学、直播创业等多元领域,吸引超900名学生选课,开课超270节。其中,《薪火黔行》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培育及辅导》在2024年获批了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金课”,《薪火黔行》课程已成为“红色文化赋能双创教育”的典范,不仅荣获贵阳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被推荐参评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还成功获批省教育厅思政课重大课题立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培育及辅导》《十六段人生》等课程累计开展超80场,为创新创业培训、赛事项目培育提供专业支撑;2025年新增的《AI+产业创新人才加速计划》微专业,邀请贵州数据宝、云景文旅等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教学,实现“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进一步完善“理论+实践+案例”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双创活动百花齐放: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园区坚持“活动聚人气、体验育能力”,近四年累计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超340场,服务师生及创业者超2万人次,形成“常态化开展、特色化突出”的活动格局。其中,创新创业沙龙43场,联合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等单位举办,邀请企业高管、行业专家分享经验,服务师生超1500人次;创业政策宣讲超20场,覆盖音乐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等多个教学院及南明区、双龙区等区域,深入解读自主创业补贴、就业见习等政策,惠及超1000人次;特色实践活动成效显著,“大学生创意市集”累计举办2届,为47支学生团队提供1000元/队的启动资金,设置摊位超40个,累计成交金额超8万元,有效激发学生创业实践热情;直播创业培训、生态-生命科学讲座等专项活动超30场,引入阿里巴巴淘宝教育等优质资源,培养近百名学生掌握直播带货、生态创新等技能,部分学员成功注册企业开展经营。此外,园区还聘请20余名企业高管担任创新创业导师,为活动开展提供专业指导,进一步提升活动质量与实效。

双创赛事成果丰硕:以赛促创提质增效
依托“赛事培育+专项辅导”机制,园区构建“校赛-市赛-省赛-国赛”四级培育体系。近四年,累计培育参赛团队超200支,组织参与“互联网+”“中国创翼”“创客中国”“AI+应用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赛事超400次,斩获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61项,学校多次获“优秀组织单位奖”,承办省级、市级赛事超10场。其中,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含原“互联网+”大赛)表现突出,累计推荐超40个项目冲击省赛;2025年全新打造的“贵阳学院AI+应用创新创业大赛”,首次参赛便吸引80名学生参与,为AI领域双创人才培育开辟新赛道。

创业孵化服务升级:培育优质市场主体
作为国家级双创平台(贵阳博雅众创空间)运营主体,园区持续完善“孵化+资金+政策+资源”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近四年,累计服务在孵企业462家,扶持毕业生创办企业77家。资金支持方面,累计拨付种子资金超35万元,为近50个创业项目提供启动资金,其中2023年为11家企业提供11.4万元,2022年为11个项目拨付11.3万元;政策对接方面,协助4家大学生企业获得大学生创业帮扶计划资金(5000元/家)、1家企业获自主创业补贴5000元、5家企业申报南明区就业见习单位(2家认定通过),并联合人社部门开展政策宣讲,确保企业精准享受扶持;空间与资源服务方面,2025年推动新大楼场地入驻,计划设立专项种子基金,同步修订《贵阳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破除转化壁垒,累计为孵化企业对接学校专利技术、技术秘密等科技成果超10项,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深耕不辍谋发展,砥砺奋进谱新篇
近年来,贵阳学院大学科技园以“打造省内一流双创基地”为目标,在课程、活动、赛事、孵化四大领域持续发力,累计培养双创人才超3万人次,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新阵地”、服务地方的“新窗口”。未来,园区将继续深化“四位一体”双创工作模式,以《AI+产业创新人才加速计划》为抓手,强化校地校企协同,优化种子基金扶持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为培养更多“懂技术、善创新、能创业”的复合型人才,助力贵州“强省会”行动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