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贵阳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学校官微特推出“奋进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贵阳学院发展建设成就巡礼系列报道,回顾学校自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发展历程、发展成果,鼓舞和激励全体贵院人不忘心、砥砺前行,在新的征程上书写崭新篇章。

学校党委始终将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五年来,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认真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职责,系统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把牢正确政治方向


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制度、专题读书班等形式,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五年来,累计召开党委会议120余次,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20余次,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地生根。


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成效,创新开展“红色文化进课堂”“阳明心学与师德建设”等特色活动,推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2022年我校贵州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贵阳)基地获全国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全省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3项。2024年获全省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1项,理论武装成果显著。
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提升学校治理效能

学校党委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修订完善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等核心制度,建立健全“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明确重大事项决策流程,确保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五年来,研究审议教育教学改革、学科专业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重大事项800余项,确保重要决策部署落地落实。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专题培训、民主生活会等活动,深化班子成员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落实“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对于重要工作和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决策,避免个人独断专行。完善民主机制,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坚持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凡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及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均提交教代会充分讨论审议。积极拓宽民主参与渠道,通过校领导接待日、师生座谈会、书记校长信箱等形式,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建议。召开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向党外代表人士就学校重大发展事项等征求意见建议和进行情况通报。加强与党外人士联系沟通制度,党委班子成员与党外代表人士开展谈心谈话,积极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和服务社会。
强基固本、务实笃行 全面提高党建工作质效
学校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立正确导向,突出政治标准首位度,聚焦事业发展适配度,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筑牢学校发展组织根基。完善选任机制,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修订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操作规程和流程图,重点落实“凡提四必”,坚决防止“带病提拔”,激发学校治理内生动力。严格选用程序。强化教育管理,加强教育培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实施“党建+创优”工程,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党建示范项目培育体系,累计获批市级以上党建示范项目16项(国家级2项、省级2项、市级12项),打造“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5个,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显著增强。五年来,涌现市级以上教师先进模范33人,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

加强党建带团建,校团委2020年获“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23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连续四年获贵州省“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实现党团联创共建提档升级,党团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持续提升。
正风肃纪、反腐倡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学校党委压实主体责任,筑牢廉政建设“压舱石”。拧紧责任链条,构建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四责协同”工作机制。落实“一岗双责”,将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推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筑牢思想防线,拧紧廉洁自律“总开关”。抓好常态化纪律教育,开展好集中教育,将阳明文化与廉洁教育相结合,推动廉洁文化进课堂、进宿舍、进网络,结合“廉政文化宣传月”等活动,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健全制度体系,扎紧权力运行“铁笼子”。严格监督执纪,亮出执纪问责“惩戒尺”。做实做细日常监督。通过专项检查、随机抽查、列席会议、受理信访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履职用权情况的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深化运用“四种形态”。五年来,完成5轮校内巡察工作,省委巡视反馈的问题整改工作。持续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形成良好校风学风。完善监督执纪问责机制,规范案件查办流程,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通过系统化、制度化建设,党委政治引领能力显著提升,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办学体制实现突破,开启省管高校新格局

2024年6月26日,中共贵州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调整市(州)本科高校管理体制等事项的通知》(黔编办〔2024〕231号),正式将贵阳学院等9所高校由“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调整为“省政府统筹协调管理、省教育厅主管”的省管体制。这一变革为学校争取更多省级资源支持、提升办学自主权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学校发展进入新阶段。
【责任编辑】一审:张馨尹
二审:贺电
三审:许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