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评建

聚焦评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聚焦评建 -> 正文

审核评估学院巡礼 | 贵阳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以数智科技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党委宣传部 来源:阅读次数:日期:2025年11月06日

近贵阳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数智科技人才培养为核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创新“1322”工作机制,深化“党建+数智实践”融合,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等攻关项目。立足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需求,构建“通识+专业+数智微专业”体系,新增前沿课程与微专业,获国家级科研平台等支撑。组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获批省级金课与思政特色项目。通过“竞赛赋能+科研驱动+产教融合”模式,学生竞赛屡获全国及省级奖项,毕业生就业率居全校前列。学院为贵州数字经济输送大批应用型人才,为学校“申博升大”聚力。

一、党建特色

计算机科学学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关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坚决扛牢意识形态工作政治责任,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列为重点学习内容,确保数智科技人才培养方向始终同党的教育方针保持高度一致。修订完善《计算机科学学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从严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在新闻宣传审核中突出数智领域育人成效,切实筑牢思想根基。

师生党员扫墓活动

坚持以学校“三全育人”体系为统领,创新深化“1322”学生党建工作机制,聚焦“党建引领数智人才全面发展”核心任务:依托“贵州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深化“党建+数智实践”融合模式,组织党员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苗绣纹样AI修复、水书文化大数据整理等攻关项目;升级构建“1+N”党员帮扶体系,安排1名党员结对帮扶N名学业预警学生,重点强化数智类课程学业指导,累计帮助28名学生提升编程、大数据分析等专业技能并顺利毕业。

暑假三下乡

在学院党委统一领导下,团总支学生会以“青马工程”为载体,深入开展“AI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挑战杯”数智专项竞赛、人工智能“科算杯”“新星杯”等赛事,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数智技术实践,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牢“科技报国”理想信念,为学校实现“申博升大”战略目标汇聚党建育人合力。

二、专业特色

围绕学校“理工科强化行动”与“数智科技学科群”建设目标,立足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需求,构建“通识+专业+数智微专业”立体化课程体系,精准对接数智科技人才培养。深入调研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领域发展趋势,针对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需求,增设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微课,系统更新课程教学内容,确保理论知识与行业实践紧密衔接。在专业课程方面,深入分析行业趋势,动态调整教学内容,新增了“人工智能导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前沿课程,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此外,新增“网络安全与运维”“数据治理与应用”“机器视觉与智能科学”三个微专业,满足学生个性化、深层次的学习需求,实现“精而专”的技能培养。同时,成立学科建设专项工作组,通过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开展跨学科跨校交流活动,搭建教师学术互动平台,推动知识共享与创新发展。

AI时代可视化论坛

2025年,我院邀请了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的专家及企业导师参与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强调课程设置应紧跟行业前沿,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突出应用型特色。

大数据实验室

2024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顺利通过教育厅合格评估,软件工程专业也通过了审核评估,标志着学校大数据相关专业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方案获得了权威认可。学院积极支持教师参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教学研讨会”“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培训会”等活动,持续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为高质量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学科特色

践行“科研质效突破工程”要求,以数智技术为核心构建科研创新矩阵,为人才培养提供高水平平台支撑。2024年,成功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特色化网络安全产教融合创新中心,这一国家级科研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在网络安全领域的研发和人才培养能力。

参加人工智能研讨会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2024年,成功获批贵州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利用全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融合AI、大数据、三维建模等技术,针对贵州古建筑、苗绣纹样、水书文化、锦屏文书等文化遗产,开展数字化采集、修复与创新应用,构建“科技护文脉——数字促转化——文旅新融合”全链条体系,推动文化遗产从静态留存向动态传承转型,助力贵州文化强省建设。这些平台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方向的科研创新矩阵,为师生开展数据科学领域的探索提供了广阔舞台。

四、师资力量

对标“教师素养提升工程”,构建适配数智科技人才培养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截至2025年,学院共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11人。其中,获批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千层次”人才1人。大部分教师属于中青年教师,结构较为合理,是一支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队伍。

访企拓岗行动

2012年以来,建有1个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一流专业。2018年,软件工程学科被评为省重点学科。建有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软件技术实验中心),1个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网络架构与安全实验室),1个省高校工程中心(大数据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目前,有1个贵州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网络信息科学创新团队),2个校级教学团队(大数据应用与创新教学团队和软件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网络架构与安全实验室

学院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把思想政治建设和专业学科建设结合起来,2025年我院获批三项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项目,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2025年,我院获批4门省级金课:第一批1门,第二批2门,第三批1门;通过“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新增专业评估。

五、培养特色

遵循“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要求,以数智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竞赛赋能+科研驱动+产教融合”培养模式。2025年,我院组织学生参加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贵阳学院(本科生组)校赛,共有18位同学获奖,其中一等奖5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5人。

实习实训(一)

实习实训(二)

截至2025年,我院共招收12名硕士研究生,获批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大数据技术与工程方向,获得省级教改项目一项。先后组织开展了三次高质量的导师培训:1.华知+Deepseek“双模型架构”助力导师“导学导研”能力提升;2.贵阳学院大讲堂之四——AI 4 Science系列报告(第一讲);3.从人工到智能:科学研究的未来式;有效提升了导师队伍的“导学导研”能力。

六、育人成效

锚定“服务地方发展”宗旨,数智科技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为贵州数字经济发展与学校“申博升大”提供有力支撑。学院自成立以来,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数学建模、软件设计等科技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获得省级一等奖22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36项;承担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5个;获得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微软认证、教师资格证等技能和职业认证200余个。多名学生考取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西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位于学校前列,为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输送了大批应用型数智人才,彰显学院“数智育人”特色价值。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