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贵州发展需求,打造“语润黔途・党建领航”“语心向党・双融双促”等特色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学院以“英语+应用”复合人才培养体系为导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构建起理论与实践并重、第一与第二课堂协同的育人体系。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学生在专业竞赛、志愿服务中屡创佳绩,专业四级通过率稳步提升,生源质量持续向好,充分展现了学院在服务地方发展、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方面的显著成效。
一、党建特色
外国语学院教师党支部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贵州省地方发展需求,打造“语润黔途・党建领航”支部品牌,以“语言为桥、党建为魂、服务地方”为理念,始终坚持“实践育人”导向,为学生搭建专业学习平台,开发外语课程资源,提供双语导游学习体验,实现“党建 + 教学 + 就业”协同育人模式。
在“语润黔途・党建领航”品牌引领下,党员教师在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中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协同发展的生动范例。刘科老师主动牵头组建“数智乡村”实践团队,带领学生深入贵州省黔东南州、遵义市等地的乡村开展调研。团队以“数智技术如何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为切入点,用镜头记录数字化平台在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推广、远程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最终创作出短视频《数智之光,辉洒乡村》,该视频获得2024“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银奖。
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打造“语心向党・双融双促”党建品牌,推动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合。该品牌注重实践创新,提升育人实效,构建“党支部-团总支-学生社团”三级联动实践育人机制,依托“薪火黔行”实践平台,深入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支部党员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30余项,志愿者服务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学生党员的责任担当。

(外国语学院教师党支部刘科老师制作的“红色文化外语宣讲”视频)

(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党员活动)
二、专业特色
一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英语课程“三进”工作(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英语专业教学及评价中整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等英文版教材及“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英文版教材内容。
二是拓展英语专业方向。在办好师范教育基础上,逐步建设旅游英语方向,拓展学生就业领域。推进微专业建设,与经济管理学院共建1个微专业,即国际旅游服务与跨文化交际,自建一个微专业,即实用技能英语。
三是加强旅游英语课程建设。在强化英语教育方向建设的基础上,适应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旅游英语方向课程体系建设,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拓展学生职业发展方向。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召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座谈会)

(校领导在外国语学院调研专业建设情况)
三、学科特色
围绕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学等推进英语语言文学同其他学科如翻译学、汉语言文学、教育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主动服务贵州旅游发展,深化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积极探索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强化省内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外语人才培养相关学科建设,打造高质量外语教育实践基地和旅游英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主动服务地方软实力提升和文化繁荣发展。深化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构建“英语+应用”复合人才培养体系。在大学英语和研究生英语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专业学习者需求,以专门用途英语(ESP)为教学理念,针对特定职业或领域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帮助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有效地使用英语。

(外国语学院学生参加“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

(贵阳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与美国沃思堡青少年代表团举行交流活动)
四、师资力量
近三年,引进3名硕士、2名教师晋升教授、2名教师晋升副教授、3名教师晋升讲师。外国语学院每年派出教师15人次参加全国外语学术科研培训,将所学的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翻译、外语教育等理论服务外语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学生发展等教育教学实践。
刘月阳老师的《英语口语》课程和刘科老师的《贵州旅游资源》课程获批贵州省省级金课。课程内容紧密围绕“贵州旅游”展开,不断优化与创新教学内容,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和网络资源信息查询等方式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教学过程中采用“文旅融合”途径有效挖掘地方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元素,引导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声音、介绍家乡民俗风物、讲述多彩贵州民族文化。

(贵阳学院外国语学院﹒南明区小碧中学合作教研活动)

(外国语学院老师荣获第二届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荣誉称号)
五、培养特色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并重。
一是学生中心。全面实施导师制,每个教师负责指导四个年级2-6名学生,负责毕业论文、教育实习、学生辅导、安全教育、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工作。开展学习辅导,专门组织教师为学生辅导英语专四过级考试、考研指导、教师资格考试等。
二是实践取向。开设英语教学技能训练系列课程(一、二、三),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精神。实施“三习”贯通,实习前过“说课试讲”关,实习中过“展示课”关、实习后过“汇报课”关。派出8名教师赴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小碧中学开展高校—基础教育学校协作教学教研活动,9名学生赴开阳紫兴街道东湖小学(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支教。
三是赛教融合。学院定期举行“三笔”技能大赛、外文电影配音大赛、外文歌曲演唱大赛、演讲比赛、辩论大赛等。每年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全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等学科竞赛。
四是语言文化服务。3名教师担任东盟教育交流周、数博会等国际会议志愿者,100余名学生担任大数博会、国际网球公开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冠足球联赛等国际会议、国际赛事志愿者。

(外国语学院学生参加“贵州文化探秘周”交流活动)

(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为外国语学院师生演课)
六、育人成效
一是生源质量好。英语专业学生高考录取分数和位次逐年提高,2024全省招生统计数据显示,我校英语专业物理类招生最低位次为62944,位列全省第五,历史类招生最低位次为15289,位列全省第五,两类考生专业录取位次校内排名均为第五。
二是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通过率逐年上升(2023年18%,2024年26%,2025年32%);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获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1项、铜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全国外语类专业竞赛获奖等级逐年提升。近三年,学生获国赛三等奖2名、二等奖1名,获省赛三等奖22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8名。

(校领导到外国语学院迎新生现场看望2025级英语专业新生)

(外国语学院老师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写作决赛中获得国赛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