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的坚强堡垒,学院始终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办学治院的核心遵循。
近年来,学院在党建工作中突出政治引领,在专业建设中强化理论武装,在学科发展中注重守正创新,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坚持德才兼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知行合一,最终实现育人成效的全面提升。

一、党建特色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以“政治引领、融合赋能、示范带动”为核心,特色鲜明且成效突出。
政治引领机制化。严格落实“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不断完善“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及其他管理制度。构建“党委领学+支部深学+党员践学”体系,打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微学习+”品牌,筑牢思想根基,确保政治引领贯穿育人全程。
党建业务融合实效化。创新构建“点线面”联动模式,以党员示范岗为“点”、党员突击队为“线”、教研室党员责任区为“面”,实现党建引领强队伍,有效推动党建赋能教学科研。近年来获批省级“金课”7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级思政课教学团队1个、省级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1个。在“党建+育人”方面,推行导师制实现结对帮扶,让“导学”与“导向”赋能育人。同时搭建“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志愿服务”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研学实践及各级各类创新创业、专业技能竞赛,实现党建与本科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社会服务精准化。组建党的二十大精神师生宣讲团,以“理响黔塍有我,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以接地气方式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式宣讲,为村支委出谋划策,为村民排忧解难。推荐党委副书记驻村帮扶,推动教师将乡村振兴实践融入思政课,实现党建与社会服务同频共振。队伍建设立体化。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打造廉政文化墙等载体;建强党员队伍,高级职称党员占比达68.9%,博士党员占比达34.4%;同时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站建设,逐渐形成全链条育人格局。
二、专业特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立足学校“突出实用,服务本地”的办学理念,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区域教育需求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注重突出专业的师范性、实用性、献身基础教育事业的引导性。
专业学生理想信念坚定,人生观价值观端正,视野广思维新,人格正情怀深,学识深功底厚,扎根基层教育事业使命感强,教学技能扎实,了解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规律,具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素养,了解各地区文化传统风俗,沟通协调能力强,具备较强反思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够胜任基层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
三、学科特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坚持“思政教育理论与多学科融合”理念,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法论,研究分析思政教育学科前沿问题,构建科学的专业学科特色教育体系。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和学科交叉原理,培养学生跨学科融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不仅有良好专业设施设备,还有贵阳红色文化资源、阳明文化资源、端芬文化资源、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文化、政治认同、契约意识、生态伦理观等优秀教育教学资源,更有通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平台,掌握可观、可学、可用、可研、可进的中学思政课教学规律、教学经验、问题与局限等丰富教学实践。
丰富的本土化教学教研资源能够提升学生的理想信念与职业道德教育水平,增强学生投身教育的使命感,突出思政专业教育教学的本土性、实践性、民族性。
四、师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7人,其中博士14人,教授7人,副教授21人,师资力量雄厚。近五年来,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多项、地厅级项目数十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数百篇。师生在省市各级思政课教学比赛、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奖数十项。
五、培养特色
以优质课程培养学生。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获批省级“金课”建设支持,其他专业课程正积极申报省级“金课”建设。
以导师制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从大一至大四,每名学生均配有一位品德高、学识好、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对其思想、生活、专业知识、职业规划、就业创业进行指导。指导教师主要从学院硕士、博士以及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中遴选。
以内外协同培养学生。根据社会用人单位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实习基地等同频共振,畅通学校、实习基地、用人单位等各层次、各环节协同育人体系,培养适合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六、育人成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不断增强思政课育人实效,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严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实效。通过参观调研、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思政实践教学,引导全体学生做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新时代的建设者,培养了大批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满足时代所需、满足党和人民期盼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