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光明日报社及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联合主办,光明网协办的孔学堂夏季论辩大会在贵阳孔学堂举行,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副院长钱明、贵州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明、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副院长任健、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哲学系主任张新国以“龙场悟道辨析——阳明洞还是玩易窝”为主题展开论辩,修文龙冈书院名誉院长汪建初担任学术主持。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师生参加本次论辩大会。
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任健教授在论辩会上首先亮明观点:王阳明在阳明洞悟道,在玩易窝证道。接着他旁征博引,阐述了王阳明在龙场的生活经历和问道、寻道、悟道、证道、传道的过程,用大量的史实和文献论证了王阳明悟道是在东洞(阳明洞)而非玩易窝。
任健根据《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谪居绝粮请学于农将田南山永言寄怀》《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何陋轩记》《龙冈新构》《阳明先生遗言录》《阳明先生行状》《阳明先生年谱序》《年谱》《上国游序》《钱德洪语录诗文辑佚》《朱子晚年定论序》《五经臆说》《五经臆说序》《玩易窝记》,以及乾隆《贵州通志》、嘉靖《贵州通志》、清道光《贵阳府志》、鄂尔泰监修《贵州通志》《修文县志·古迹志》、民国《修文县志稿》等文献论证了王阳明初居茅草屋(草庵)中,后迁至龙岗山东洞,再至何陋轩,在讲学于龙岗书院。
任健提出的观点主要有:第一,据《行状》《年谱》载,王阳明在一洞穴中端居默坐后悟道,由于贵州的喀斯特地行特征,贵州遍地是溶洞。因此,阳明悟道的洞穴除了小孤山下之玩易窝之外,龙岗山周围的洞穴也很多,小孤山下的洞穴玩易窝一定就是阳明悟道之处吗?不一定;第二,《行状》《年谱》明确记载阳明悟道“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的静坐修炼是在“阳明小洞天”,贵州的诸多历史文献也记载阳明在“阳明小洞天”悟道讲学;第三,如此重要的事件,《玩易窝记》和《修文县志》两大权威文献为何均未提及阳明在玩易窝悟道还是阳明洞悟道?因为阳明的吃住行教都在龙冈山,其悟道在阳明洞从逻辑上和情理上都是合理的,因而无需提及阳明洞悟道;第四,阳明迁居东洞后所作的《溪水》诗“悠悠百年内,吾道终何成”说明他在移居东洞之前还未“悟道”,移居后才端居澄默,彻悟大道;第五,本世纪之交,玩易窝的匾额置于龙冈山之阳明洞附近,老一辈国内外阳明学专家都亲历见证过,证明玩易窝就在阳明洞内或龙冈山周围的某个洞穴;第六,玩易窝的生存环境非常不便,夏天雨水较多,容易积水,不适合居住和悟道,更不要说历经三十多个昼夜在此悟道;第七,王阳明生活、耕种、讲学的主体建筑是在龙冈山阳明洞附近,小孤山之玩易窝离龙冈山之阳明洞距离约三公里,不停地往返于二地吃住行都极不便利,历经三十多个昼夜在此悟道更不现实。
任健最后总结:“龙场悟道”是渐悟与顿悟的结合,经历了较长时间和过程,大约从正德三年( 1508年) 三月到正德四年(1509 年)九月,并以《五经臆说》的写定为完成标志,具体过程为:阳明洞端居澄默→悟格物致知之旨→证诸《五经》。形成了阳明洞问道、求道和悟道,玩易窝证道,龙岗书院和贵阳文明书院行道,完成了问道、求道、悟道、证道、行道的完整过程。
其他四位学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自由发言环节,四位学者展开了热烈辩论,论辩大会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据悉,孔学堂四季论辩大会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光明日报社及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联合主办,光明网协办。自2015年起,通过“春、夏、秋、冬”四季主题论辩的形式,每期分设不同辩题,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当下社会热点话题,聚焦理论前沿和现实诉求,以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展开跨学科、跨领域、多角度融合交流的话题探讨和观点思辩,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截至目前,该活动已连续举办38场。
【责任编辑】一审:刘彦含
二审:贺电
三审:许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