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正文

在中国共产党贵阳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学校官微特推出“奋进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贵阳学院发展建设成就巡礼系列报道,回顾学校自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发展历程、发展成果,鼓舞和激励全体贵院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新的征程上书写崭新篇章。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本为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四新”“四化”为主攻方向,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学科与地方产业契合度。

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铸魂育人成效显著

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教师队伍,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获批省级思政课优秀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2个,4人获评省级思政课教学名师、教学能手。打造“学科+课程+文化+实践+活动”全方位育人体系,实施思政队伍素养提升“三项工程”(理论素养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工程、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省级验收,建成功能完备的社区功能室12个,实现思政教育从课堂到生活的全覆盖。

创新“互联网+思政”模式,依托易班平台开展线上主题教育,覆盖学生2万余人次,获评全省易班建设示范单位。2023年,学校“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索”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思政教育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教学改革与“三金”建设成果丰硕

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以“金课、金师、金教改”为抓手,推动教学内涵式发展。获批13个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金课”90门,自建校级一流课程11门;获省级以上教改项目57项、教学成果奖21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师资团队建设成效突出,新增国家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6人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奖项,13人获评“金师”(省级以上教学名师),50余人入选省级以上人才计划。

推进开放办学

国际化教育格局不断提升

学校主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东盟多国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师生国际交流成效显著,年均数十人次通过线上线下参与国际学术会议、访学等活动,并成功邀请美、泰、柬埔寨及台湾地区教育团组来校交流,有效拓展师生国际视野。留学生培养体系日趋完善,涵盖学历生、语言生及交换生多类型培养,组织留学生参加文创竞赛等活动,累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20余项。

以赛促学、以就业为导向

学生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学校构建“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就业指导”联动机制,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近五年“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00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奖项150余项,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的良好效果。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及校园招聘活动,充分利用"博雅众创空间"国家级平台以及校地合作双创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指导与服务,坚持每周举办创新创业沙龙活动,对毕业生开展各类创业辅导,助力毕业生创业就业。学校连续达成"双八"就业目标,对困难群体实施"一生一策"精准帮扶,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0%以上、年终就业率90%以上,2022年获"贵州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24年,省委书记徐麟亲临学校调研指导就业工作,对学校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学科专业结构持续优化

对接社会需求能力显著增强

学校围绕贵州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和贵阳贵安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实施理工科强化行动,新增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9个专业,调减市场饱和度较高的专业17个,招生专业精减至38个,理工科本科专业目前占比超50%,专业结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显著增强。

学校高度重视专业内涵建设,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6个师范专业全部通过认证,专业建设质量持续提升。

学科平台提质升级,学位点建设取得突破。学校投入500余万元升级工程训练中心,新建智能制造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20余个,支撑机电类课程实验教学,学科硬件条件显著改善。同时,学校重点培育生态学、哲学两个区域一流培育学科(群),推动6个重点学科通过省级验收,学科体系更加完善,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学科支撑。

学位点建设实现突破

研究生教育体系日趋完善

学校以现有学科为基础,积极拓展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新增5个硕士点,2022年再增5个,2024年又获批4个,目前硕士学位授权点总数达到11个,在校硕士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教育教学体系日趋成熟。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为提升办学层次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还积极推进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2024年12月31日省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增列为贵州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这将进一步优化学校办学层次结构,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学校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产教融合,完善"三全育人"体系,为贵州省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责任编辑】一审:张馨尹      二审:贺电     三审:许晓璐

上一篇: 党代会巡礼 | 师资队伍和科学研究篇:聚才引智 深耕科研 赋能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聚焦党代会 | 学校扎实有序推进党代会筹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