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贵阳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学校官微特推出“奋进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贵阳学院发展建设成就巡礼系列报道,回顾学校自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发展历程、发展成果,鼓舞和激励全体贵院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新的征程上书写崭新篇章。

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育并举、以用为本”,构建“外引内培、分类发展”的人才工作体系,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显现。坚持“四个面向”,强化有组织科研,在平台建设、项目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高层次人才引育成效显著,师资结构持续优化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2021年以来,学校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设立人才引进专项经费,引进博士数量和结构持续优化;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与天津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专任教师博士占比提升明显。依托天津大学对口支援,建成“学科-团队-个人”三级人才交流体系,定向培养重点学科博士14人,选派35名骨干教师赴天津大学跟岗学习,教师学术视野和实践能力显著提升。

学校实施“学科人才”培育计划,自2022年启动以来累计选聘103人,形成“选拔-培育-考核”全链条管理机制。开展创新型人才培育建设,近五年新增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43人,1人入选“重点联系省管专家”。加强先进典型培育,五年来累计涌现“全国优秀教师”“新时代的贵州人”“全省乡村振兴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等省级以上先进典型9人次,6名教师获贵州省“思政年度人物”“思政新秀”等荣誉称号,形成“典型、学典型、成典型”的良好氛围。
科研平台能级全面提升,服务战略需求能力显著增强


学校紧密对接国家及贵州省重大战略需求,大力推进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平台量质齐升,形成多领域攻关能力。五年来,学校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及团队54个,与天津大学共建“贵州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重点实验室”,并新增“贵州省农业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与“贵州省生态特色食品新质化加工与贮藏重点实验室”。其中国家部委平台2个(国家林业草原山桐子加工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色化网络安全产教融合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贵州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农业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生态特色食品新质化加工与贮藏重点实验室),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项,服务产业能力显著提升。
贵阳学院将继续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强化有组织科研,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贵院智慧”,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一审:张馨尹
二审:贺电
三审:许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