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指导,贵阳学院、贵阳市教育局主办的全省“马院+书院”暨阳明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示范课展示活动在中国阳明文化园龙冈书院举行。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军出席并讲话,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樊铁钢致辞,党委副书记李灿主持开幕式。
深化文化育人 创新思政方式
本次活动旨在展示将阳明文化融入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李军在讲话中指出,贵州作为阳明心学的诞生地,肩负着用好地方文化资源办好思政课的重要使命。阳明文化中“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对推动思政教育从知识传授转向价值引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近年来,贵州将阳明文化融入“大思政课”体系建设,推动课题研究、课程开发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形成了“研—教—学—践”一体化育人机制。针对全省“马院+书院”暨阳明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李军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思政课内容从认知、认同到践行的转化;二要在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上取得新成效,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思政“金课”;三要在“马院+书院”协同育人机制上凝聚合力,共建思政育人新高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融入阳明文化 探索育人新路
樊铁钢在致辞时表示,贵阳学院依托“马院+书院”协同机制,积极推动阳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了以阳明文化为核心的“六元文化”特色育人体系,打造“阳明文化+思政”典型案例与微课资源,并持续开展“阳明讲坛”“知行读书会”等品牌活动,将阳明文化馆、校史馆作为阳明文化育人载体,形成“理论铸魂、文化润心、实践育人”的立体化育人模式。贵阳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马院+书院”协同育人,强化师资共建与资源整合,推动阳明文化深度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为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贡献“贵阳学院样本”。
贯通学段壁垒 彰显文化浸润
在示范课展示环节,清镇市第一实验小学郭靖、贵阳市白云区华师一学校肖佳岑、贵阳市第一中学张薇和贵阳学院任健四位老师,分别围绕阳明文化设计教学,呈现了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各学段思政课的特色。郭靖以“立志做好‘第一等事’——种下我的‘未来种子’”为主题,鼓励小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肖佳岑以“《遵守规则》——学习心学智慧,领悟规则之道”为主题,帮助初中生理解“致良知”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培养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的责任意识。张薇以“从阳明文化看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为主题,引导高中生增强文化自信,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任健以“一体与同体——王阳明‘万物一体’思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为主题,培养大学生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四堂示范课以阳明文化为主线,层层递进,既体现学段特点,又贯穿文化主线,充分展现了阳明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实践。




秉持久久为功 培育时代新人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艳东教授、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学院政治教研员蔚国娟老师、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政治教研员蒋凤老师和贵阳市云岩区人贵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杜鹃老师对四个学段课堂展示做了精彩的专家点评,对将阳明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与会者一致认为,推动阳明文化融入思政教育,需在“精准融入”“协同发力”“实践转化”上下功夫。要探索和推动“马院+书院”建设,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创新育人载体,实现阳明文化与思政课的创造性融合,探索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创新路径,打造更多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示范课,培育更多思政育人品牌、形成一批典型经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省内外思政课专家、省内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大中小学以及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活动。
【责任编辑】一审:刘彦含
二审:贺电
三审:许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