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省教育战线干部师生热切关注全会盛况,热议全会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贵州教育力量。一起来看——
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陈云坤:贵州省教育系统将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六个坚持”原则,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特色教育强省建设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十大专项工作”为抓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这场跨越时代的伟大进程中创造贵州教育新成绩、展现贵州教育新风采!
贵州大学校党委书记 杨未:贵州大学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聚焦国家战略与贵州发展所需,谋划好“十五五”规划,深入实施“党建引领示范工程”“立德树人厚植工程”“科研创新跃升工程”“引育留用聚才工程”等重要任务,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贵州大学校长 宋宝安:贵州大学将紧扣国家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研创新成果反哺育人,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动担当作为,朝着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勇前进。
贵州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缪坤和:贵州财经大学将把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拓展学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贵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为牵引,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合格人才,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中展现新作为。
贵州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李汉文:贵州财经大学将立足学校办学实际,牢牢把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一着力点,主动对接新质生产力需求,聚焦学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经济等特色领域,优化学科布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锚定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明确的建设“区域一流大学”目标,在教育强国、特色教育强省建设实践中奋力展现贵财新风采。
贵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 肖建宗:贵州理工学院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结合起来,与高质量编制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按照“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有组织科研,健全学校治理体系,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把全会提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学校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
贵州商学院党委书记 汤健:贵州商学院将以全会精神为纲,紧扣“1234”发展思路,锚定“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新型商科大学”目标,全面深化体制机制和资源分配改革;创新育人模式,构建“AI+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建成贵州乃至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标杆;提升开放办学质效,推动中外合作办学从“规模发展”向“内涵提质”转型,奋力谱写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新型商科大学建设新篇章。
贵阳学院党委书记 黄营:着眼“十五五”,贵阳学院将锚定“申博升大”战略任务,大力引育人才、做强师资、提升办学能力。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服务本地主导产业为己任,大力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的绩效;以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组织化程度,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贡献学校的智慧和力量。
贵阳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樊铁钢:贵阳学院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全会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优良育人环境,锚定学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奋力谱写以数智科技为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新篇章。
遵义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陈治松:作为扎根红色圣地的高校,我们必须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落实学校党代会部署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完善“红色+”育人体系,把学校党代会确定的“十大重点任务”落到实处,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培育时代新人的实际成效,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红心”青年。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熊星: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将持续做强材料化工学科群、资源环境学科群,重点布局生物与医药学科群,做优做特人文、艺术学科群。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区域的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积极与区域内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以“有组织科研”解决区域发展“卡脖子”问题,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课程,着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凯里学院党委书记 倪毅:凯里学院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聚焦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以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为近期关键目标,强化内涵建设,优化学科布局,深化产教融合,着力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范伟: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巩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接续深化文化育人,增强师生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行动认同,引导他们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学校将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作风建设,强化工作推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校长 王凤友:学校将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中破立并举、推陈出新,高质量编制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在培养人才方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输送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科研创新方面,积极探索产学研用融合新路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茅台学院党委书记 高山:我们将聚焦酿酒工程、食品科学等核心领域,着力构建与白酒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精准对接的特色学科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让学生在真实产业环境中历练成长;围绕白酒产业的低碳循环、风味与健康等关键方向强化科研攻关,推动成果转化,切实为贵州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茅院动能”;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德才兼备、堪当大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张勇:我们要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职教报国”的生动实践,一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二是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贵州发展需求,特别是围绕“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关于巩固壮大实体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是扎实推进职业本科教育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四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杨天仪:学校将积极主动对标职业本科高水平大学建设标准,促进办学能力高水平和产教融合高质量的新一轮国家“双高建设”要求。全面实施办学治校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科研机制守正创新,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精神、复合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贵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周杰:全会提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部署,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及“双高”建设指明方向。我们将以党建为引领,借“双高”建设契机,对标水利基建、智能水务等优化专业群;深化“岗课赛证”融合,将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为贵州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水职院力量。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程晓慧:我们将紧密对接国家水利电力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科学谋划学院“十五五”发展规划。聚焦水生态保护、水资源高效利用、新型现代综合能源建设等关键领域,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服务贵州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彭光明:我们将扎实务实做好全会精神学习教育、宣传宣讲、贯彻落实等各项工作,总结好学院“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成就与宝贵经验,深入剖析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不足之处,科学编制好学院“十五五”规划,确保学院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能够守正笃行、善作善成,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贺莉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乃至更长远的国家发展蓝图,对卫生健康和人口高质量发展作出进一步谋划和部署。我们将深入学习、深刻领悟、贯彻落实,将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融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谋划,深化产教融合、医教协同、政校行企合作,积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区域产业、学生发展,为“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战略贡献黔南医专智慧和力量。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朱保贤:作为地方高校管理者,我将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的实践要求,推动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一是保持战略定力,编制好学校“十五五”规划;二是广泛凝聚师生智慧,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三是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对接区域产业布局与人才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攻坚克难。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许志:作为地方高校,我们将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全会精神落实到服务建设贵州特色教育强省的光荣使命中。牢牢把握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高质量抓好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全力申报新一轮“双高计划”,积极投身安顺市“两城三基地”建设,为展现中国式现代化贵州新风采贡献安职力量。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鲁轶:我们将以第二轮“双高建设计划”为牵引,统筹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健全质量保障与治理体系,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高水平教学团队,打造一批标志性专业集群与成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贵州区域发展需求,聚焦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积极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努力在新征程上交出职业教育的合格答卷。
黔南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陈辉:黔南开放大学将紧紧围绕黔南州委“316”工作部署,将这一强大思想伟力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扛起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责任,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建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做优社区教育品牌上精准发力,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贡献黔南开大的智慧和力量。
贵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 刘可文:未来,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根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两个结合”中绽放贵州民族文化、红色文化、阳明文化、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新活力,高质量推进有组织科研,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深化理论体系研究,为构建具有贵州特色、中国气派、时代精神的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师大智慧。
贵州理工学院大数据学院党总支书记 张艳:未来,我们将继续抓好课程思政建设,将“党建+”深度融入学生工作,引导青年厚植家国情怀。同时依托贵州省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控制全省重点实验室、贵州省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空地通信算力协同与低空经济贵州省院士工作站的平台优势,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提高服务地方能力,为贵州实施大数据战略和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贵阳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阮朝辉:作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我将带领团队强化三大任务:一是加强团队建设,强化人工智能与教育学等交叉学科的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的创新型人才;二是学科集成研究,将在数智赋能师范生培养领域协作攻关,全力支撑贵阳学院向以数智科技为特色的大学发展;三是服务社会,继续扎根贵州,助力提升大中小学师生核心素养,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应有贡献。
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 周云:我们将锚定2035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主动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学科方向,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队伍,切实将全会精神融入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为服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科研处处长 程怡阁:作为学校创新体系核心部门,我们将紧扣全会精神要求,搭建跨学科研究平台,鼓励师生大胆创新、勇闯科研“无人区”;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升级。同时,优化科研管理服务,为教职工减负,营造潜心研究的良好氛围,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唐林鹏:作为一名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务工作者,我将强化政治引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创新支部活动形式,增强组织生活实效性。同时,切实将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有机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入推进全会精神进课堂,增强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茅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 李莎莎: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公报,对“十五五”蓝图充满信心。下一步,我们将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学院“马院+书院”协同育人工作,切实推动学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系教师 冉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深化国防教育、做好征兵工作意义重大。未来,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把征兵宣传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的重要内容,创新宣传形式、讲好军旅故事,发挥退役大学生士兵示范作用,精准动员更多优秀学子投身国防,为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 王俊峰:我们将把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于学院创建“双高”校、推进跨越发展的全过程,科学谋划、加快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积极储备、加快推进一批强基础、促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开创学院事业发展新局面,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教师 林发艳:全会强调的“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与药学领域精准契合。我们需将“全链条创新”理念融入教学,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通过跨学科教学培养解决真问题的创新人才。秉持“人民至上”原则,既要强化学生药品安全意识,又要引导其对接临床需求研发好药。以育人实效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续写“两大奇迹”贡献药学力量。
黔南州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林娜:我们将紧密结合黔南实际,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好、推进好“十五五”时期教育工作,在补短提质全面夯实基础教育基点的同时,持续发挥高等教育龙头引领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政校企协同,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四位一体”发展,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水平,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福泉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 赵希醒:未来,我们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协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公平发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切的教育问题。同时凝聚全市教育系统的智慧与力量,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福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和扎实成效,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都水族自治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宇轩:我们将秉持“普惠公平、便捷可及、结构优化、动态适配”的基本原则,统筹考虑学龄人口波动、城乡分布变化以及大班额、大校额等现实问题,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的教育布局调整与资源建设工作。不断深化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建强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奋力谱写三都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贵阳市第三十三中学校长 王砺:贵阳市第三十三中学将牢牢把握重要发展机遇期,通过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区域教育水平,鼓励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修养,通过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整体能效。
遵义市第三中学党总支书记 王明秀: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同步推进两校区基础建设与教学资源衔接,让办学条件改善惠及每一位师生;深挖遵义红色资源,打造跨校区红色研学课程,厚植师生家国情怀。把党建引领贯穿办学全过程,以实干把全会部署转化为教育实效,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三中力量。
平塘民族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吴家祥:我们将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提质、教师队伍提能、民族文化育人。依托“组团式”帮扶,努力让山里的孩子不仅“有学上”,更能“上好学”,持续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办学质量上下功夫,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基础。
贵阳南明区青山小学教师 胡雯菁:全会对教育创新的要求,为我们打开了思路。要打破传统教学的藩篱,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探索中创新,教会学生知识,培养他们会学习能创新敢担当的品质。
锦屏县第四中学教师 王微:校刊不仅是信息平台,更是思想引领的育人阵地。作为一名校刊编辑者,我们应该将宏大主题与个人成长相连,讲好师生们勤学实干的故事,将日常努力与时代脉搏相呼应,激励大家把学习热情转化为强国建设的担当,共同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贞丰县牛场中学党支部副书记 龙廷顺:作为一名乡村学校党员教师,深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意义重大,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秉持教育公平理念,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为乡村振兴培育更多实用人才,让学生既有知识技能,又有家国情怀。
镇远县城关五小教师 向泽荣: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将把体育教学与德育、智育融合,让学生在奔跑跳跃间感悟拼搏精神,在团队运动里体会和乐真谛。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继续深耕体育岗位,为培育“阳光、善学、懂礼”的新时代好少年贡献体育力量。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秦艺珊: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不仅是国家的号召,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学术研究的根本遵循。我们应当主动融入产学研融合的创新体系,在交流碰撞中激发创新灵感,在合作共赢中实现突破。以科技报国之志,践行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贵州警察学院学生 龙佳涵:我将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奋进动力,在专业学习中,深耕治安防控、法治实践等课程,锤炼执法办案本领;在日常实训里,聚焦基层治理、应急处突等技能,提升实战能力;更会主动关注社会安全新需求,以青春之力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誓言。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学生 王炜林: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既让我看到了时代赋予的机遇,更深刻感受到肩头的使命。我愈发认清,专业学习绝非孤立的书本研究,而是要从中华优秀文化根脉中汲取奋进力量。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扎实练就过硬本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用青春行动回应时代的召唤。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学生 熊永平:我将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刻苦钻研的动力,学好专业知识,练就过硬本领,积极关注社会发展,提升综合素养。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茅台学院学生 肖瑶:全会所彰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是我们专业的核心使命。我将扎实学好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循环原理等课程,自觉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专业学习全过程,刻苦攻关废弃物资源化关键技术,立志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国家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龙宇凊:青年当与家乡发展同频共振、联系紧密。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在专业学习中深耕细研,主动加入基层志愿者服务,锤炼基层能力。我会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个人成长融入科技强省、乡村振兴的征程,努力成为可堪大用的青年力量,用实干回应时代召唤。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学生 何应航:我们从“十四五”规划的见证者,成长为“十五五”建设的生力军。未来,我将聚焦粮食安全与食品科技创新,夯实专业基础,为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贡献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书写食品青年的奋斗篇章。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 唐少康:作为一名医学生,我将锚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刻苦钻研医学本领,涵养高尚医德医风,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之中,立志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卓越医学人才,未来在基层一线或关键岗位上,为筑牢公共卫生防线、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 贵州教育发布
编辑 武芮西
二审 钟俊怡
三审 王宁
(来源:天眼新闻)